一. 前言

1. 定义

  • 某类特定问题的代码设计解决方案
  • 是一套代码设计的经验总结

设计模式,其实只是前人针对某类问题的代码设计经验而已,并没有很高大上 (md info supported)

2. 作用

  • 提高代码复用率,降低开发成本和周期
  • 提高代码可维护性、可拓展性
  • 使代码更加优雅
  • 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

二. 设计模式的设计原则

1. 单一职责原则

一个类=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。

如果一个类承担的职责过多,即耦合性太高=一个职责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的职责。

2. 开放封闭原则

一个实体(类、函数、模块等)应该对外扩展开放,对内修改关闭。

  • 即每次发生变化时,要通过添加新的代码来增强现有类型的行为,而不是修改原有的代码。

  • 符合开放封闭原则的最好方式是提供一个固有的接口,然后让所有可能发生变化的类实现该接口,让固定的接口与相关对象进行交互。

3. 里式代替原则

子类必须替换掉它们的父类型。

  •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,子类替换父类后,程序的行为是一样的。

  • 只有当子类替换掉父类后软件的功能不受影响时,父类才能真正地被复用,而子类也可以在父类的基础上添加新的行为。

4. 依赖倒置原则

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,而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。

所谓的的 “面向接口编程,而不是面向实现编程”。这样可以降低客户与具体实现的耦合。

5. 接口隔离原则

使用多个专门功能的接口,而不是使用单一的总接口。

不要让一个单一的接口承担过多的职责,而应把每个职责分离到多个专门的接口中,进行接口分离。

6. 合成复用原则

在一个新的对象里面使用一些已有的对象,使之成为新对象的一部分。

新对象通过向这些对象的委派达到复用已用功能的目的。简单地说,就是要尽量使用合成/聚合,尽量不要使用继承。

7. 最少知识原则(迪米特法则)

一个模块或对象应尽量少的与其他实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,使得系统功能模块相对独立,这样当一个模块修改时,影响的模块就会越少,扩展起来更加容易。

三. 设计模式分类

参考文章

手把手带你深入浅出神秘的设计模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