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. 前言
1. 介绍
MVP全名是Model-View-Presenter,MVP 是从经典的模式MVC演变而来的。
- Model:模型层,负责处理数据的加载或存储。与MVP中的M一样。
- View:视图层,负责界面数据的展示,与用户进行交互。与MVP中的V一样。
- Presenter:负责逻辑业务的处理。跟MVC中的C有所区别。
2. 作用
- 将Model与View彻底分离。
- 解决MVC中
Activity
职责过多,代码臃肿的问题。
3. 流程
- View接受用户的请求,然后将请求传递给Presenter。
- Presenter进行业务逻辑处理,修改Model。
- Presenter通知View去更新界面显示。
二. MVP实例
还是以点击按钮对数字+1为例子,将其改造成MVP模式。与MVC不同的是,一般Activty会当作View层来处理。
1. Model层处理
跟MVC不同的地方在于Model不会跟View发生交互,只会跟Presenter交互。
1 | public class NumModel { |
2. View层
MVP中Activty也充当了View层,同时会持有Presenter的引用。
IView接口,暴露给Presenter的方法:
1 | public interface IView { |
PresenterActivity类:
1 | public class Presenter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implements IView { |
3. Presenter层
负责业务逻辑处理。
IPresent接口,暴露给View调用:
1 | public interface IPresent { |
1 | public class NumPresenter implements NumModel.ModelCallback,IPresent { |
4. 运行结果
5. 源码
三. MVC与MVP的区别
最主要的区别就是MVP中View与Model并不直接交互,而在MVC中View可以与Model直接交互。
四. MVC的优缺点
1. 优点
View与Model完全分离,我们可以修改视图而不影响模型。
可以更高效地使用模型,因为所有的交互都发生Presenter中。
Presenter与View的交互是通过接口来进行的,有利于添加单元测试。
2. 缺点
页面逻辑复杂的话,相应的接口也会变多,增加维护成本。可以定义一些基类去分离一些公共的逻辑。
系统内存不足时,系统会回收Activity。一般我们都是用OnSaveInstanceState()去保存状态,用OnRestoreInstanceState()去恢复状态。但是在我们的MVP中,View层是不应该去直接操作Model的,所以这样做不合理,同时也增大了M与V的耦合。解决办法是不要将Activity作为View层,可以把Activity当Presenter来处理。具体实现这里就不分析了,有兴趣的可以研究一下。
UI改变的话,比如TextView 替换 EditText,可能导致Presente的一些更新UI的接口也跟着需要更改,存在一定的耦合。